新闻作者:李蓓 责任编辑:张宇森
根据暑校的日程安排,大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国际暑校第四天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全球变暖与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系列学术讲座与小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演变等对经济生产的影响,并深入探讨自然保护区网络构建的最新研究成果。
7月19日上午,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专家、美国 NSF与美国农业部林务局环境变化方向的带头人、夏威夷大学李一清教授做了主题为“全球气候变化及未来研究方向”的讲座。李一清从多维角度详细介绍了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探讨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阐述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未来的研究重点,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河南省首批通识示范课《走近中原》核心成员、河南省首批课程思政样板课《城市地理学》核心成员、学院区域与城市科学系韩冬副教授进行了题为“中原地区的范围和振兴发展”的讲座。韩冬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中原地区的地理范围、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中原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振兴发展策略,并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路径。期间,同学们踊跃提问,在与韩东副教授的亲切沟通中受益匪浅。
下午,国家级青年人才、350VIP浦京集团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冠鹏教授以“极端高温如何影响全球和黄河流域的经济生产”为题开展讲座。董冠鹏通过数据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示了极端高温事件对全球和黄河流域经济生产所造成的深远影响。董冠鹏通过详细解析高温对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策略。学生们对讲座内容积极思考与讨论,活动气氛异常活跃。
随后,河南省一流课程《土壤地理学》核心成员、学院地理科学系朱文博副教授进行了题为“基于保护成效评估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构建研究——以伏牛山为例”的精彩讲座。朱文博以伏牛山的实地研究成果为支撑,详细介绍了自然保护区网络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她强调了保护成效评估的重要性,并展示了如何通过科学评估构建有效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学生们通过与朱文博副教授的热烈互动,进一步加深了对自然保护区网络构建的认识。
在“中原文化与中华文明——中外师生面对面交流活动”的小组活动环节,各研究领域的专家与来自不同国家和背景的同学们围绕中原文化和中华文明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通过分享彼此的文化背景和研究经验,增进了大家对中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理解与认同,现场气氛热烈且融洽。
通过一天丰富的学术报告与交流活动,学生们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还深入理解了全球气候变化、中原地区振兴及其对经济生产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网络构建的最新研究成果。李一清教授等多位专家的精彩讲解,激发了学生们的研究兴趣,使学生们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此次活动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并为他们未来的科研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学术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