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环境与规划学院
走进美丽乡村,让书本里夹杂泥土的芳香,亲体民生艰辛,把社会责任烙在心上。走过杜围孜村,我们留下脚步和汗水,收获知识和成长。
遵专业使命带领,从青年责任出发
“农业稳则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时,就农业和粮食方面的问题做了重要讲话,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把准脉搏、指明方向,而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正在加剧,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亦很明显,粮食主产区以农业为主要生计方式的小农家庭不可避免的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选择河南省作为典型案例区,不仅关系到小农家庭的生计,更关系到国家粮食的供应与安全。
350VIP浦京集团暑期三下乡重点团队“气候变化下农户生计适应模式探讨”7月17日-24日走进信阳市息县杜围孜村,开展种植适应性研究调研。此次活动对于人文地理专业学生切身实地了解本专业民生情况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也是人才培养中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
站在知识的肩上,向农村生计看齐
秦耀辰教授明确了此次实践的意义和所应达到的实践成果,强调了不仅要通过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更要通过实践将社会现状融入专业学习。不断提升学院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此次调研活动杜围孜村的调研主要分为走访家户采集数据和田间实地考察两部分。通过与村长交流了解到杜围孜村的实际情况,针对杜围孜村拆迁合导致种植不同水稻的差异,分组进行家户采访,完成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您认为自己应对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的能力”、“气温变化对灌溉用水量的影响”等关乎气温变化对农作方式影响的问题。我们走进田间,在村民讲解中亲身感受农业劳作的艰辛和气候变化的具体影响。通过实践我们了解到书本之外的专业内容,提升了与人沟通、知行合一的能力。
成果在数据里开花,影响在传播中生根
通过对200村户的采访、问卷总结,团队成员用学科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并邀请学院学科相关专家老师召开座谈会,形成具有社会价值的调研报告,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环境与规划学院将不断加强实践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更多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通过实践感恩社会、服务社会。